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

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美差异

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,如果单单是三鹿一家还可以接受,但据新闻联播报道,最近的专项检查对中国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,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。专项检查显示,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。这么多企业同时出现这种置全国婴幼儿身体健康于不顾,添加有害添加剂的做法就绝对不是偶然的了。

很多网友欲向奶粉生产厂家兴师问罪,但真正应当承担责任的是谁呢?其实是质量监察部门。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,会发现正是他们亲手杀死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,并让更多孩子身体受到损害,以至抱憾终身。

从网上的新闻我们得知,提供给奥运的所有奶制品中没有一丝一毫三聚氰胺的痕迹。为什么呢?因为生产厂商知道,三聚氰胺是害人的,而奥运是各级领导重视的,是质量监察部门不敢偷懒耍滑不认真检查的。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即使出了人命,也不会有人重视,这次果不是大规模出现婴幼儿病例,根本无从取证,无从反映。

我们愿意相信并不是所有生产厂家从一开始就向奶粉里面下毒。但如果有人下毒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并且没有被相关部门追究,那其他厂家该怎么办呢?我们可以肯定的说,向奶粉里面下毒的厂家肯定知道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副作用的,我们肯定,质量监察部门是有能力检查出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的。但为什么三聚氰胺还是被加到奶粉中了呢?我们可以参考几个美国的案例。记得上世纪末有个经典案例,一个美国老太太到麦当劳买咖啡,不小心把咖啡泼到自己腿上,结果烫坏了一块,于是把麦当劳起诉到法院,理由是:“麦当劳没有提示她咖啡是滚烫的”。真是活见鬼了,新沏的咖啡如果不是滚烫的才怪呢,您老人家喝了一辈子难道不知道?而且麦当劳是多大的企业是个人就知道。但就是这么一个案例,法院判老太太胜诉,让麦当劳赔了上百万,大家注意,是美元。从那以后,所有快餐店的热饮上都注明:“热,小心。”

从这个案例里面,我们能看到什么呢?首先,在事实面前,大公司也不要牛B,大家是平等的。其次,大公司出了事也不要找人,找也没人敢出面帮你了事。美国也有食品安全的事件,但只要一出事,当事人肯定都被搞个倾家荡产,所以大家平时都小心,不要出事。而监察部门如果不作为,相关人员被解雇掉了,这辈子也就完了。

所以,我们应当问问,在这次三鹿事件中,质量监察部门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?撤掉了一批所谓当事人,这些人是否又到其他企业潇洒去了呢?而接替这些人的会不会就是这些人的帮凶呢?为什么阜阳奶粉没过多久,就有三鹿奶粉,将来还会有什么呢?为什么假药也接连不断的害人呢?

没有评论: